政治就是一場黑色喜劇 – 誰是台灣的《大犯罪家》?

The Clan (38).jpg文 / 溫布頓男孩

《大犯罪家》在阿根廷成為全民觀影運動(像世界盃),而在台灣政黨輪替的一個月前上映,看來格外應景。政治當中的勾搭舞弊與犯罪常是看不見的,直到另一個執政黨出現才會揭開,而傷口也在這時候才流得出血。

但是,這樣發生在普世,宇宙皆然的故事是否會一直循環的輪迴呢?如果我們沒能以更精確的角度去看待歷史,那歷史就會一如教科書般就只會死死地躺在桌面,硬硬的成為考卷上的填鴨答案。那循環般教訓的輪迴,就會回來反咬一口。

高明的電影看得出創作者如何看待他們的歷史,無論是德國片《再見列寧》裡不願醒來的執念,或者是華依達《大理石人》的自我嘲諷,甚至捷克電影《分道不揚飆》片末的嬰兒車,人類面對難處時的選擇,都可以是一道反思過去出現的光芒。

105007_1024_elet_mindenaron_07

2000年捷克電影《分道不揚飆》Divided We Fall

而《大犯罪家》的口吻,是帶點調侃的黑色。每一次的交叉剪輯搭配輕鬆音樂,每一次的一鏡到底,都會告訴你,故事其實不是你畫面看到的那麼簡單。時代的荒謬,讓謀殺都變成是一種道德上的曖昧領域(或遊戲)。前人的錯誤,讓後人來承擔,《大犯罪家》當中的青年,也彷彿像是比喻著當代人如何去面對前人的歷史共罪,而那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沈重。

我們台灣電影在這個十年,應該是徹底的缺席了這塊將歷史人文化為藝術的電影省思,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馬英九,我們從威權走過來,進入民主選舉,到今天人們把民粹掛嘴邊罵人,這模樣不也是一部黑色喜劇電影嗎??寫著寫著政治魂突然興起,期許大家可以用輕鬆的角度看著歷史,走出電影院時能有些許畫面的回憶或想像,誰才是台灣的大犯罪家呢?

 

發表留言